参考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参考信息顺丰借壳成功,2000+亿成深市NO.1,药商要颤抖!
来源:赛柏蓝/半夏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27 点击数:1885次
2月23日,鼎泰新材(SZ:002352)发布公告称,鼎泰新材将于正式更名为“顺丰控股”。
2月24日,顺丰控股正式登陆深交所,高开高走,当前股价报55.21元,已经涨停,总市值不仅超过了在A股上市的圆通、申通、韵达等3家快递公司的市值总和;也超越了万科和美的,成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
上市是必然选择
1月18日,顺丰借壳方鼎泰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顺丰控股”,证券代码不变,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完成,顺丰控股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2月16日,鼎泰新材发布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鼎泰新材将于2月24日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S.F.HoldingCo.,Ltd.,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顺丰控股。
业内专家表示,快递业的低成本盈利模式导致企业发展资金链需求加大,再加之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和资金量需求,借壳上市是快递行业当前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乘着政策的东风,近年来积极发展医药物流事业部,布局医药冷链的顺丰而言。
在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规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审批。政策上不断释放利好消息,加之医药流通市场的广阔前景,众多资本也纷纷投入布局医药流通领域。
近年来致力于进军医药物流、首批获得医药物流资质的顺丰,相比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很多药商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其在冷链运输方面,甚至比很多专业药商都要好。
有医药冷链技术人员表示,目前冷链运输的成本至少要比普通运输高80%,但冷链物流的利润只有20%左右,做疫苗医药等的冷链甚至更少。
建一个冷链仓库就至少需要百万以上。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造价就至少要高达3000元/平方米,保温箱与其说冷库不如说是控温室,需要每个地方在一定温度下并且保持均匀度,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1万平方米的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而且每年都需要做检测,150平米以下的仓库8000元,冷藏箱验证费用每个1200元,还有温湿度探头的校正,一个探头几百元,很多企业不包括常温状态下的探头就有成本上千个。
可见,医药冷链运输是一个非常重要,关系着药品安全的行业,也是一个及其烧钱的行业,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顺丰在其大力发展医药物流的时候上市,是必然的选择。
两票制加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发布一份联合通知,通知指出要各省市政府和部分试点的公立医疗机构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按照两票制的规定,药品从药厂到一级经销商,经销商再把药品卖到医院,用“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达到降低药价的目的。而药品最理想的运输方式就是只跟一个配送商打交道,同时还要保证配送准确与及时,而以顺丰、邮政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恰好满足这一点。
据了解,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此外,在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GPS与GIS货物定位系统,全力保障运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而作为第三方物流、甚至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龙头的九州通,在大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兴建了28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49家地区配送中心,上游供货商7000多家,下游客户8万多家。尽管这样的配送能力在第三方医药配送企业中堪称佼佼者,却还不足以匹敌顺丰。
目前,与顺丰达成合作的医药相关企业已有近万家。顺丰医药物流事业部在去年年底也对外表示,要在医药流通1.5万亿市场当中分一杯羹,在2016年完成4亿的营业额!并且公布了顺丰在医药冷链的布局:仓储、运输、网络。依靠顺丰强大的经济实力、物流经验、专业人员,建立符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全医药流通流程服务体系,提供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以及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配送的服务,服务对象将包括:医药工业、医药物流、医院、药店、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等医疗医药组织单位。
顺丰等第三方物流介入后,可利用物流信息,直接服务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解决其物流配送难题,跳过现有经营中间企业,直接扩大生产企业的直接控制势力范围,配合国家政策,解决偏远地区基药配送问题,还有利于连锁经营企业在县级及以下第三终端市场扩张等等。这些优势,会让众多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更青睐于选择第三方药品物流。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未来中小型配送商会被第三方物流吃掉吗?谁又会成为下一个顺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