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参考信息

破解儿科“医生荒” 医患双方才不慌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3    点击数:1627次

      如何破解儿科医生荒,这些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一直有相关的提案议案,业内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此次6部委出台指导意见,对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可以说极具针对性。提高相关诊疗费用,虽然不能直接增加医生收入,但可以给医院方面出台激励机制、提高儿科医生待遇提供基础,此外,纳入医保的做法也并不会给患者增加负担。 

    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近日发文,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对临床手术治疗等较能体现儿科医生医疗技术和劳务价值的诊疗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并纳入医保。此外,6部委还就完善儿科医生培养、培训、转岗执业给出了指导意见。

   众所周知,儿科医生荒是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非常突出的问题。不管在专科性儿童医院,还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孩子看病难、医生负荷重的问题都比较突出。有统计显示,在一些医院,一位儿科医生一天要看100多位儿童患者,儿科护士常年加班也是常态,但另一方面,“排队数小时,问诊几分钟”却让家长们很不满意,儿科同时也是医患矛盾多发、高发领域。

  上述问题的背后直指儿科医生的巨大缺口,新人不愿从事,老人流失严重,儿科医生队伍不稳定。更直接的原因是,儿科诊疗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儿科医师的待遇不高、职业认同感低,比如儿童的血管较细,再加上哭闹不配合,一个寻常的打针输液可能就会把医生护士折腾半天。

  如何破解儿科医生荒,这些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一直有相关的提案议案,业内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此次6部委出台指导意见,对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可以说极具针对性。提高相关诊疗费用,虽然不能直接增加医生收入,但可以给医院方面出台激励机制、提高儿科医生待遇提供基础,此外,纳入医保的做法也并不会给患者增加负担。待遇有保障,让收入能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并增加在经济收益之外的认同感,不仅能稳定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还能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以此逐步缓解儿科医生缺口。其他方面,关于高校儿科专业的建设、儿科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促进现有医生向儿科医生转岗,指导意见可谓都是“正能量”。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要让儿科医生更有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发力,还需要家长方面多多“助力”。当前,不少医患矛盾的产生,当然存在不负责任的医生,但跟少部分孩子的娇气、家长的矫情也有关系,那个陪孩子看病“打针太疼,吃药不行,输液怕扎,退号回家”的调侃故事,能部分反映一些家长的“大爷”心态。说到底,在给孩子看病这事上,多一点互相理解和换位思考,可以让双方更满意,让医患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