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医院的几个点金术
发布时间:2015-06-15 浏览次数:1253
要管理好医院,最根本的要强调制度。要坚持原来制度合理的部分,改革不合理的部分,奖罚分明。要从过去以人治为主转变成以制度为主,使每个职工都清楚行动的后果。在制度制订前,需要对医院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革的环节进行梳理。
改改现有病人收住院办法
如何解决门诊加号问题,一是由科室或医院统一管理,也可以利用院外网络平台。二是安排专人负责为病人加号。
现在的住院管理是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被送到病房,然后再出去检查,这已不适合当前的医疗环境。如今病房周转快,病人在住院当天要完成各种检查,常在下午四五点之后回到病房,医生很难见到病人,对病人进一步评估出现很大问题,对医疗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病人检查过程中反复上下楼,对垂直交通也造成很大压力。麻醉师不能在固定时间见到病人,麻醉的评估就会有问题。另外,麻醉科评估认为不能手术的患者,病人就要出院,如把评估放在门诊进行,就可避免此现象。这需要有一个麻醉师和临床医师均认可的临床规范指南。外科系统未手术出院病人占的比例很大,应该杜绝这种效率低下的劳动。
住院电子病历向移动和远程方向推动
目前病人的门诊病历无法导入住院病历,病人住院时要重新录入。另外,麻醉的评估是以麻醉师评估为主,临床医师评估为辅,实际应当是首先由临床医师评估。两者有分歧时需要麻醉师和临床医师整体进行协商,评估制订方案。若设立预管理中心,大夫在门诊对收治病人进行评估,符合标准的收入院。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根据医嘱进行各项检查,符合后再送到病房。
现今病历首页对临床管理起很大作用,但对科研支撑起的作用不大。我院大力推广电子门诊病历,电脑操作有困难的、患者数较多的老专家可配备助手。要发挥专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势,作为质控病历专家。
今年,电子病历会作为医师考核和教授考核的加分项,但不做硬性指标,逐渐将其作为常规的考核。住院电子病历向移动和远程的方向推动,便利医务人员操作,专家可不用到医院进行病历质控,也将实现在医院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开手机看到病历。这两方面的革命使琐碎的时间可被充分利用。
风险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管理
医院医疗纠纷数量每年都居高不下。2014年医院赔付额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投诉量有所上升。现在病人维权意识增强,手术疑难度增加,但医生的风险意识增长不够。手术和操作并发症的原因中,术前评估不全占41%,诊疗处理或者手术期处理不及时占20%,诊疗常规执行欠妥占据一定比例。围手术期护理在病人安全方面也很重要,呼吸道的护理、观察和抢救要作为重点防范。
初步想通过一般科室护理和高风险护理的改革来解决,打破ICU和高风险科室之间的壁垒,让护士流转起来。这种模式是否适合还需讨论。风险不能完全控制,但是风险可以管理。要细化一些条款,把提高手术医生或者手术团队的风险意识作为我院的重点,也可借鉴国外医疗责任保险的一些措施。
赔付制度改革不能影响医生积极性
医院赔付制度,要解决的是“老犯错误、不具备风险意识和不具备技术水平却挑战疑难”等问题。改进的方法仍然采用个人、科室和医院三者承担的原则,科室承担赔付比例不变,为提高责任人的责任心,随着纠纷次数的增减,个人承担比例将发生一些改变。对于造成损伤较小的小额赔付,仍延续旧的制度,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对于屡次出现纠纷并且引起多次大额赔付的案例,阶梯性提高责任人的赔付比例,会有很强的约束作用。
医疗赔付制度的改革,一定不能影响医生技术创新和开展疑难手术的积极性。例如,有风险的创新手术,个人可以申请风险基金,由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科室共同探讨,审核科室团队技术水平和治疗方案,认为准备充分的,给予风险基金支持。
另外,在创新和疑难病诊治中,要利用好医院搭建好的平台,做好几个中心的合作,利用集体力量解决疑难问题。沟通不足往往是出现纠纷的主要问题。在医务处参与谈话的140多例纠纷中,医院没有一例赔付,这就是沟通的作用。不是医务处参与在其中起了作用,而是科室重视的态度,充分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理性理解医疗,降低了他们的预期值。
本文来源:《健康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王健全